施工問題描述 | 可能導致的原因 | 處理方法 |
施工過程中工人出現皮膚過敏 | 現場不通風,刺激呼吸道 | 保持現場良好的通風,必要時配戴防護面具 |
皮膚直接接觸未固化的膠。 |
注意勞動防護,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戴防護手套及口罩,穿防護服; 若不慎觸及,用大量清水沖洗,嚴禁使用丙酮、松香水等有機溶劑擦拭 |
|
長時間連續施工、接觸 | 注意休息,提高抵抗力 | |
過敏性體質 | 更換直接接觸膠的工種 | |
膠體不固化、固化很緩慢或固化后膠層軟硬程度不一樣 | 膠體攪拌不均勻 | 攪拌工序標準化,人員需專門培訓;建議采用寬口容器配膠,容器邊緣及底部膠體必須充分攪拌均勻 |
配膠比例不正確固化劑(B膠)用量不足 |
配膠必須按正確比例稱量; 嚴禁施工現場添加助劑; 施工現場由專人負責配膠并進行技術培訓 |
|
施工或固化環境溫度過低,濕度過大,用膠品種選擇不正確 |
遵守國家有關規范,盡可能避免在低溫、高濕惡劣氣候條件下施工; 正確選擇與施工氣溫相適應的膠種; 對加固構件進行加溫、保溫處理; 施工前對膠液進行加溫處理; 從曼卡特公司獲得技術支持 |
|
產品儲存條件差或儲存時間過長而失效 |
產品啟用后應注意密封并在最短時間內用完; A、B兩組分用膠器具避免混用; 施工前進行小量的現場配膠試驗,確保膠體固化正常 |
|
膠體固化過快,來不及施工 | 一次配膠量過大,反應熱積蓄在容器內,不能及時釋放 |
減少每次配膠量,并注意加強攪拌、通風散熱 ; 采用寬口容器配膠,增加其散熱面積;避免配好的膠體在容器中長時間存放;及時施工,可減少熱量積蓄,并增大散熱面積,可顯著延長膠體初凝時間 |
配膠比例不正確固化劑(B膠)用量過多 |
配膠必須按正確比例稱量; 施工現場由專人負責配膠并進行技術培訓 |
|
施工或固化環境溫度過高,用膠品種選擇不正確 |
施工時避開夏季中午高溫時段; 對膠液進行適當的降溫處理; 正確選擇與施工氣溫相適應的膠種; 從曼卡特公司獲得技術支持 |
|
施工時膠體粘度大,灌注或涂刷施工困難 | 施工氣溫低,膠種選擇有誤 |
施工前對膠體進行適當水浴加溫(40℃)處理; 正確選擇與施工氣溫相適應的膠種 |
一次配膠量過大,施工時間過長 | 避免配好的膠體在容器中長時間存放,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用完 | |
產品儲存條件差或儲存時間過長而失效 |
產品啟用后應注意密封并在最短時間內用完; A、B兩組分用膠器具避免混用 |
|
A膠儲存過程中出現混濁、硬化或結塊 | 液態環氧樹脂在溫度較低(特別是溫度變化幅度較大)的儲存環境,可誘導其結晶,從而出現混濁、硬化或結塊的現象。 | 將A膠加熱到60-80℃并保持一定時間(10~20分鐘)使其融化恢復原狀即可 |
膠體氣泡多 | 施工氣溫低,膠體粘度過大,氣泡難以逸出 | 施工前對膠體適當水浴加溫(40℃)處理 |
攪拌方式不正確 | A、B膠混合時應沿同一方向低速攪拌,避免來回強烈混合 | |
膠體表面發白或出汗 | 膠體攪拌不均勻,造成未反應的成分在表面析出 | 攪拌工序標準化,人員需專門培訓 |
被加固構件濕度大或混凝土齡期未到 | 對加固構件進行干燥、除濕處理 | |
構件表面低于環境溫度,水氣在表面集結,影響固化 | 加固構件溫度比室溫低得多,表面易結露,施工前應打開門窗通風,盡量減少濕度和溫差 | |
施工環境潮氣重,在膠體表層易結霜;施工環境氣溫低,反應過慢 |
遵守國家有關規范,避免在低溫、高濕惡劣氣候條件下施工; 正確選擇與施工氣溫相適應的膠種; 施工前對膠液進行加溫處理; 對加固構件進行加溫、保溫、除濕處理;盡可能避免同時進行施工構件附近的大面積濕作業 |
|
膠體固化時產生煙霧,體積迅速膨脹 | 一次配膠量過大,反應過于激烈,產生暴聚 |
減少每次配膠量,并注意加強攪拌、通風散熱 ; 采用寬口容器配膠,增加其散熱面積;避免配好的膠體在容器中長時間存放 |
施工或固化環境溫度過高,用膠品種選擇不正確 |
施工時避開夏季中午高溫時段; 對膠液進行適當的降溫處理; 正確選擇與施工氣溫相適應的膠種; 從曼卡特公司獲得技術支持 |
|
加固后的碳纖維布表面無法進行抹灰操作或水泥砂漿層易脫落 | 表面沒有進行粘砂糙化操作 | 在碳纖維外表面于浸漬膠固化前噴撒適量潔凈、干燥的粗黃砂 |
水泥砂漿粘結力差 | 更換粘結力強的水泥砂漿 | |
碳纖維布與混凝土基層粘貼后產生空鼓 | 粘貼碳纖維布的施工方法不當 | 粘貼碳纖維布時,應用刮板或滾筒在纖維表面沿同一方向涂刮、滾壓,不得來回運動 |
混凝土表層凹凸不平,找平、打磨施工不正確 | 將混凝土表面凹陷部分用找平膠修補平整,凸出部分打磨平整,已硬化空鼓部分,根據空鼓面積大小,可根據規范進行膠液補注或切割重貼 | |
拐角弧度不一致 | 打磨及找平時保證拐角弧度一致且不能過大或過小 | |
碳纖維布或鋼板與混凝土粘結強度差 | 加固沒按正常施工程序使用底膠、找平膠和結構膠 | 遵照材料使用及施工操作流程并規范操作人員施工技能 |
混凝土表面打磨、清潔處理不當 | 混凝土表面應將粉刷層打磨掉并露出堅實的混凝土,表面灰塵應吹凈并用丙酮擦拭干凈 | |
混凝土表面潮濕或空氣中濕度大 | 遵守國家有關規范,避免在高濕惡劣氣候條件下施工;進行通風及除濕處理,施工前應打開門窗通風,盡量減少濕度和溫差;避免同時進行施工構件附近的大面積濕作業 | |
混凝土正處于養護期,濕度大 | 推遲施工時間;對加固基面進行干燥、除濕處理 | |
鋼板表面打磨、清潔處理不當 | 鋼板表面應進行打磨糙化;除銹、除油處理,并用丙酮擦拭干凈;處理后的鋼板應盡快施工,避免再次銹蝕、污染 | |
灌注粘鋼時鋼板與混凝土產生空鼓 | 密封不嚴產生漏膠 | 保證鋼板、注膠嘴、排氣孔周邊不漏膠及時封堵注膠嘴、排氣孔 |
注膠孔及排氣孔位置不當,注膠施工順序不妥 | 注膠孔及排氣孔的設置間距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間距不得超過100cm;粘貼鋼板的最底端應設有注膠孔,最高位置、邊緣、邊角位置應設有排氣孔,確認排氣孔附近已注膠飽滿并均勻出膠后,再對排氣孔進行封堵;注膠時應遵循從低到高、從一端到另一端的原則,避免無序操作,保證鄰近注膠嘴及排氣孔出膠后再移換注膠位置 | |
鋼板與混凝土間隙不均勻,注膠速度過快 | 盡可能保證鋼板與混凝土間隙均勻一致;低速均勻注膠,保證膠液滲透、流動時間 | |
由于膠液向混凝土中滲透,造成頂部或邊角位置膠層空缺 | 采用低速慢注施工;最高位置的注膠孔及排氣孔應保壓灌注一段時間,當膠液位置下降時應及時補充;最高位置或邊角位置必須設置排氣孔 | |
灌注粘鋼膠液流量小注膠速度慢 | 管道堵塞或漏氣 |
檢查注膠工具,保證管道密封及暢通; 長時間灌注,每隔一定時間用丙酮清洗灌膠機及管道 |
注射式植筋膠打膠困難 | 施工氣溫較低 | 壓膠前,將膠瓶在50℃左右的溫水中恒溫放置一段時間 |
出膠口堵塞 | 安裝混合器前檢查兩組分的出膠口;沒用完的植筋膠再次使用前應清理出膠口,并安裝新的混合器 | |
打膠過程停頓時間過長,膠體在混合器中初凝 | 打膠操作避免長時間停頓;重新更換新的混合器 | |
膠槍損壞 | 更換新的膠槍 | |
產品儲存條件差或儲存時間過長而失效 | 產品啟用后應注意密封并在最短時間內用完;注意產品保質期 | |
注射式植筋膠不固化 | 最初流出的膠體 | 最初流出的沒混勻膠體應舍棄;打膠操作長時間停頓后,也應舍棄少部分膠體 |
沒安裝混合器或混合器中混膠螺旋人為(或意外)缺失 | 必須正確安裝及使用混合器;確認混合器中有混膠螺旋,嚴禁人為拔出 | |
打膠操作不當 | 必須使用專用膠槍;打膠操作應保證用力均勻,避免用力過大造成膠管變形;打膠過程注意出膠是否順暢及膠瓶后蓋密封情況 | |
產品儲存時間過長而失效 | 注意產品保質期 | |
植筋錨固力達不到要求 | 錨固膠養護時間沒到,膠體沒有完全固化 | 具體養護時間參考產品使用說明書,不同區段溫度養護時間不一樣,延長養護時間到產品說明書的標準 |
孔壁不潔,孔徑過小,鋼筋埋深不夠 |
遵守國家有關規范,規范孔徑及孔深;使用硬毛刷及潔凈壓縮空氣仔細清孔,建議兩吹一刷,必要時使用丙酮; 孔洞清理干凈后即時植筋 |
|
混凝土基材強度不夠或存在缺陷、錨固邊距不夠或原混凝土配筋不足 |
重新進行設計計算 增加錨固深度、錨固邊距 |
|
膠層不飽滿 |
必須保證從孔底開始注膠,并緩慢逐漸外提式注膠; 孔深超過混合器長度時,應在混合器上加一延長管; 鋼筋延同一方向緩慢植入后,應保證孔口溢膠少許 |
|
潮濕環境或水下施工 |
適當增加錨固深度,延長養護時間,并由現場試驗確定其錨固力; 改用潮濕或水下錨固膠(MT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