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影響國內碳纖維下游應用的一個重要因素。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T300的單線產能是1000噸,生產運行速度慢、運行工位少、裝備保障能力弱、實際產量低、產品均勻性和穩定性差,導致國內產品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弱。
而在本身生產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我國碳纖維生產企業還受到了國外廠商的蓄意打壓。據賽迪智庫原材料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張海亮介紹,近年來,國外企業對國內碳纖維企業一直存在低價竟銷的現象。我國每穩定生產一個級別的碳纖維后,國外企業的價格就大幅下降一次,這對我國碳纖維生產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壓力。
張海亮表示,在我國碳纖維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也不具備國際竟爭力的情況下,面對國外企業的打壓,我國應積極推動實施貿易保護。
“碳纖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又是幼稚產業,一定要把碳纖維產業發展政策導向的基點放在戰略產業和起步產業的兩個層面上,繼續實施專項支持,重點持續支持優勢企業,使其盡快提升技術、產品及應用水平。”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相關負責人金橋表示。
目前我國碳纖維產業已經形成了幾家大型企業,集中度相對提高。這些大型企業專業化技術基礎雄厚,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擁有一定的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發展優勢。金橋建議,應成立碳纖維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扶植這些具有竟爭優勢的企業。同時相關產業組織應積極發揮政府和企業聯系紐帶的作用,及時向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反映碳纖維產業發展遇到的實際問題和企業心聲,為促進碳纖維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從當前我國碳纖維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單靠某一個研究機構或企業是無法突破的,需要依靠多部門聯合攻關。”金橋表示。
“我國碳纖維產業發展任重而道遠。”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在中國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大會上曾表示,碳纖維產業未來要下大力氣加強應用牽引,“碳纖維產業聯盟成員之間要加強溝通合作,特別是重點應用企業要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對碳纖維及復合材料企業提出詳細需求,在整個產業鏈框架下進行系統創新,聯合攻關。”
為進一步推動下游應用,中國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發展聯盟近日在北京召開專題會議,議定在航空航天、風電裝備、電力傳輸、軌道交通、汽車、土木工程等6個領域建立碳纖維產業化應用的專項工作組,并委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中國南車中央研究院、汽車輕量化綠色科技聯盟、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擔任上述領域的組長單位,牽頭碳纖維產業化應用工作。相信隨著一系列工作的展開,我國碳纖維產業終將迎來“黃金時代”。